
前言
随着一份调查报告的新鲜出炉,中产阶级这个群体再次进入人们视线。中产阶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模糊而抽象的概念,难以准确下定义。
而据这次报告分析,我国只有3300万户家庭到达中产阶级。也就是说,14亿中国人,可以称得上中产阶级的不到1亿人。
报告更是公布了中产阶级家庭的四种标准,仅仅四个标准,就让无数家庭望尘莫及。那么中产阶级的线到底是如何?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什么是中产阶级
文章开头就说了,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,我们也只能给出广义的解释。看到这个词,我们很容易被迷惑,认为这是一种阶级,其实不然。
中产阶级并不是一种阶级,它只代表一种社会阶层,以财产多少分类的社会阶层。通俗来讲,就是在社会中处于中等生活水平的群体。
中产阶级往往受过良好的教育,依靠智力拥有较高且稳定的收入。不过也有经济学家认为,中产阶级未必要以经济实力划分,从遵守道德规范的十亿农民中依然可以定义。对于这个观点,反驳的很多,毕竟农民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。
所以,我们还是习惯依据财产来分类。这时候,中产阶级家庭的概念就进入了人们视线。根据《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报告》,中产家庭的年收入介于6万至22.9万元。
不过,仅仅根据年收入来区分中产阶级还是有些草率的。因此,报告中给出了四条标准,一起来看看你的家庭是否符合吧。
中产家庭标准
一般来说,除了年收入,我们还要考虑家庭的职业。在满足年收入的前提下,也需要满足职业要求。如果只满足年收入,不满足职业要求的, 某种意义上并不能被称为中产家庭。
- 白领
他们大多活跃在职场上,拥有稳定的职位。凭借优秀的教育背景和出色的专业能力,他们可以在这些职位上发挥自己的价值,从而也能有不菲的收入。并且他们对自己的业余时间能有更多的支配权,在社会上也相对有更多的话语权。他们对生活的追求也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,更倾向于精神消费,在后一代的教育上,也会加入更多的投资。
2.企业家
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往往是白手起家或继承家业,不管哪一种,他们都拥有极强的领导能力与创新意识。
在竞争激烈的当下,一个企业要存活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。这些企业家们不仅要应对各种挑战,还要时刻注意企业内部的发展。他们的头脑无疑是聪颖的,而且,他们还为社会提供了价值创造了更多的社会岗位。
3.从事教育
从事教育的人学历几乎都很高,拥有高超的演讲能力,对理论知识的把握较深,自身涵养也很高。他们的责任也很重大。他们需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弟子,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不断学习,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,才能与时俱进。
- 技术员
这并不是指简单的技术从业人员,通常是指那些从事高科技的人员。比如,开发华为芯片的技术员、程序员,或者是搞科研的人员。对于他们的专业知识自然是毋庸置疑的,另一方面,他们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也是不可计数的。
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,一些靠苦力拥有高收入的人员并不在中产家庭标准范围内。中产家庭不仅要满足基本的自身发展,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作出贡献。以上这四类标准无一例外都体现了这一点。
中产家庭的困难
许多人又会产生一个误区,认为中产家庭有高收入,工作还稳定,可以高枕无忧了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,实际上,很多中产家庭如今是压力重重。
按我国工资的发展趋势,城乡间收入差距还在不断缩小,这对于中产家庭来说,是一份挑战,因为他们面临减薪的危险。
而中产家庭长期处于中等阶层,他们的日常消费已经固定,一时间难以改过来,这就形成了入不敷出的局面。
他们一直追求的高品质生活也遭受到了打击,在旅游、养老行业的开支不断加大,可是收入却不曾增加,无形之中中产家庭又多了一份压力。
而且,中产家庭要突破这个困境也是难上加难。对于比他们更高一层的富人家庭来说,富人家庭根本不需要担心薪资问题。他们完全有能力、有人脉利用各种渠道实现稳定的收入来源,这就是信息断层。
而对于处在中产家庭之下的贫困家庭来说,他们吃着国家的福利政策,还有政府的再分配,也能有不错的收入保障。
假设社会分配给全体人民的资源是一定的,那么资源全都向上下两阶层流动,这会让中产家庭的处境十分尴尬,进也不是,退也不是。
所以,事实上,表面看起来许多中产家庭都达到了标准,但是他们的生活水平其实远远不够中产家庭,数据不过是一个虚假的统计,真正的中产家庭远比这更少。
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,即使是中产家庭这些看似光鲜亮丽的职业,也面临着许多风险,我们大可减少焦虑,更加放平心态去到社会中大施手脚。
国家政策如今也已经在积极转换中了,对于有些行业的高价薪资,该削减就减,而对我们国家引以为傲的先进行业,就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,这样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。
结语
在大环境保持不变的当下,普通人又该如何应对?首先是减少焦虑。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路要走,没有达到标准的家庭也能有自己的价值,也许在某天,中产家庭的标准又会发生改变呢?我们还是要稳定自身,以不变应万变,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,在市场中有一席立足之地。
